常見問題
習習俗相關 > 【祭祀】禮儀I
祭祀的禮儀因時間及空間的演變結果,而有了不同的文化,這邊提供一些基本的禮儀做為參考之用,可依實際的禮俗情況再做修改:
家裡神明:
- 祭品:
 - 依各人慣例準備牲醴或敬果,餅品或各種素齋等,若準備牲醴則另需酒杯小三杯敬三次。
 - 金紙:
 - 大太極、壽生、壽金、福金、四方金等,數量依其心意決定但要比一般壽金要多加一些。
 - 時間:
 - 酒敬過三次,一柱香約過2/3時燒金,後收其祭品便可。正月初一日需拜素食,過年過節時需拜家裡神明及每日早晚參香。
 
一般寺廟神明:
- 祭品:
 - 依各人慣例與拜家裡神明略同便可,若進佛寺就必須以素齋或敬果、素餅為祭品。若是許願求杯者就必須按照所許之物還願。
 - 金紙:
 - 大太極、壽生、壽金、福金、四方金等。也可等到了寺廟再到服務部購買(一般寺廟皆有販賣)。
 - 時間:
 - 酒敬過三次,一柱香約過2/3時燒金,若時間充裕可再接香至要回去時收回祭品。
 
參加進香時:
- 祭品:
 - 一般因不方便所以祭品皆可不必準備,但若有需要時可準備一些敬果、餅品之類會較為方便。
 - 金紙:
 - 太大極、壽生、壽金、福金、四方金等。
 - 時間:
 - 應按主辦寺廟之時間表行之,只可提前絕不能延後。因一般參加進香又叫隨香。出發前必須向神明參香稟我已來,而後在一切活動中都必須跟隨在神轎後面,絕不可超在神轎前面(任務者例外)。回駕入廟後也須參香稟明我也回來了。
 
拜祖先:(俗稱的公媽)
- 祭品:
 - 依各人慣例另準備碗、筷、湯匙各十份(或依祖先人數)口訣:「老祖公、老祖媽、祖公、祖媽、阿公、阿媽;‥今日是何時,請皆回來用食」等,另有人習慣在燒金前擲杯請示是否滿意。
 - 金紙:
 - 過年、七月十五日需準備壽金、四方金、銀紙,其他節日則以四方金、銀紙,或依其自己習慣選擇。
 - 時間:
 - 一柱香約過2/3時擲杯燒金。(正月初一日拜素食、正月十五日、清明、五月五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過年)
 
祖先祭祀:
- 祭品:
 - 與拜祖先同。
 - 金紙:
 - 往生、銀紙、四方金。
 - 時間:
 - 與拜祖先同便可。(一柱香約過2/3時擲杯燒金。)
 
拜天公:
- 祭品:
 - 依各人慣例準備或五齋(冬粉、金針、香菇、豆乾、木耳)。牲醴大多準備三牲五醴,(三酒杯與五酒杯),另須紅龜、乾尺粿、發粿、紅圓、麵線、麻米姥、素果、青花等另加三杯清茶,燭一對。
 - 金紙:
 - 天金、尺金、大太極、壽生、福金、四方金。
 - 時間:
 - 酒敬過三次,一柱香約過2/3燒金點爆竹。 (正月初一日、正月初九日、正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
 
男女孤魂:
- 祭品:
 - 依慣例準備葦、素均可,量以意為之。另需臉盆水(用小椅墊高。忌放地上)面巾一條放於臉盆上、粉、鏡子、梳子、香煙、檳榔。口訣:「男女孤魂並非好兄弟」。
 - 金紙:
 - 更衣、銀紙。往生、四方金。壽金。
 - 時間:
 - 更衣在上香後馬上燒之且不可與其他金紙同燒一處。然後在一柱香約過2/3時燒金。
(七月一日、十五日、七月廿九日) 
七娘媽(7月7日):
- 祭品:
 - 雞酒七碗、米糕、胭脂粉。
 - 金紙:
 - 四方金、壽金。
 - 時間:
 - 一柱香過2/3時燒金。(七月七日)
 
公司行號名字如同商標,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取名原則在於簡單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