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常见问题

命理相关 > 阴阳五行 III

何谓「阴阳五行」:

阴阳家根据《周易》里面说:「一阴(月),一阳(日)之谓道」,认定凡事物总有阴阳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

至于五行,《尚书.洪范》也有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克)火、火胜(克)金、金胜(克)木、木胜(克)土、土胜(克)水」。阴阳家以五行为五德,主张历史上各朝代的坛替即是遵守五行之道尊循环去变化。五行亦有对应的特别颜色,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于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

这一套「五德终始说」理论,被应用在「夏商周」三代,就是金(商)克木(夏)、火(周)克金(商)。

学说源起与历史关系:

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主要代表人物应是邹衍。

邹衍生在战国末的齐国人,出生比孟子稍晚。但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消长,运用《周易》的阴阳变化来解释,又以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为之五行)来使之神秘化。无论任何事物无的大小都可以用阴阳五行的理论予以推论和归纳。

对于阴阳五行的理论既然声称和朝代的更替有关,历代各国国君无不重视。其受重视程度可由邹衍到魏国,魏惠王亲自在京城外迎接。他到赵国,平原君自谦不敢和他并排走在一起。燕昭王要盖一个大王宫,亲自去接邹衍来勘查、指导。由邹衍所到之处受到特殊的礼遇,不难看出其他各学派的人士实在无法与之相比。

邹衍之后,阴阳五行的理论体系仍然继续操控著中国各朝各代。秦始皇灭掉周王朝,自称是水德克火德,崇尚黑色以取代红色。汉朝推翻秦朝,又说是土德克水德,崇尚黄色。从此由各朝服是饰竹不难发现,以后的中国朝代;凡是当改朝换代时全部都遵行「五德终始」说。统治者之所以如此,是要为自己的法统和合理性寻找根据,让老百姓相信这是理所当然的。同样的,起兵造反的人也一定要用这一套理论来号召革命。

由于历代皇帝对阴阳五行论的重视,历代的儒生也纷纷研究阴阳五行的理论。民间对阴阳五行说更是笃信不移。阴阳五行在中国人的世界中渐渐从学说变成信仰,从后亦变成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从生活的一部分又变成生活习惯。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依然如此。

古时盖城楼、宫殿或今人盖官舍、房子,无不要看方位、「风水学说」也正是成为阴阳五行理论中的一部分。古人出兵打仗、举行祭典或今人公司开张、婚丧喜庆,无不要看日期和时辰,「择日学说」亦和阴阳五行有关。小孩一出生,许多父母就要请人根据生辰八字,决定名字,「八字学说」亦和阴阳五行有关。如果断定五德之中缺少哪一项,就要设法补足。如果欠水,名字中就用有水字旁的字;如果欠木,名字中就用有木字旁的字,以此类推。其他如问卜、算命,则是《易经》、八卦,加上阴阳五行的一门大学问。

「阴阳五行说」早期仅为宫庭或少数文人所用,直到宋朝灭亡,元朝兴起才窜流到民间,但于清朝灭亡之后,国民政府兴起因知识分子推行反四旧而被冷漠,有幸国民党政府迁到台湾或海外华人,「阴阳五行说」得以延续保存,而日后被发扬光大。

阴阳五行与中医的发展:

阴阳五行也与中国的医学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国在远古时代已逐渐累积了相当长久的医疗经验,到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几位大医学家,诸如仓公、扁鹊等。

中国的第一本医学专书称为《黄帝内经》,其内容记载著黄帝与岐伯等大臣讨论医学理论与实际状况。一般相信这是战国时期的医学方士依照实务与法则归纳出当时的医学系统理论,当时惟恐难取信于方士,假托黄帝之名而出书。

《黄帝内经》里面主要讨论人的内脏与经络,以阴阳五行做为其辩论和学理基础。按中医的说法,望闻问阙四大要程,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于五脏与其经络,人体里面的肝、心、脾、肺、肾合称为「五脏」,人的气血运行主要是经过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等五条「经络」。同样的也对应青、红、黄、白、黑五个颜色,而相克相生的理论同样适用。

中医要为病患治病,或是预防疾病,主要在于如何互补和强化,或是补足其所欠缺的部分。所以有一部分中医对于病患穿著衣服的颜色也有讲究。例如,脸色萎黄,肠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推断大多脾脏及脾经虚弱,应该多穿黄色衣服。经常感冒的人属肺经虚弱,应多穿白色衣服;经常怕冷,小便多的人属肾虚,应当多穿黑色衣服。